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章 (第4/4页)
道。 “康王这孩子是我从小看他长大的,他的性情沉稳雅秀,我并不以为他会做出什么弑上谋反的举措。”司徒不以为然地说。“令公,您觉得呢?” 高允升任中书令一职之后,朝野上下都尊称他一声“令公”以示尊敬。 “司徒、上公,下官心中实在不知如何是好。” 高允并不相信康王会做出这种事情,但眼下他也没办法替康王辩驳,因为他手中没有证据驳斥这些不实传言。 “依我看,卫尉寺上呈的六月初五的行动应该允准。倘若真的发现意图不轨,那就是罪证确凿了,我们也好名正言顺地逮捕他依法治罪。倘若没有的话也无所谓,就当是一次出兵演练也好。总而言之,像‘谋反’这种事情是宁可错杀一百,也不能错放一人纵虎归山的。至于其它参章并无确切证据,就先搁着吧,等皇上回来之后再行定夺。”司徒步六孤丽建议道。 “就这么办吧!令公,您看如何?” 高允想了很久,才缓缓地说:“启禀上公、司徒,下官以为我们可以同意六月初五卫尉守出兵,但却不能格杀勿论。倘若真有阴谋反叛情事,也必须将人犯捉拿起来,好好仔细审问一番;否则可能会有漏网之鱼而无法斩草除根。” 其他二人听了也觉得有理,就批准了卫尉寺的参奏;但也特别交代下去,无论如何都要生擒活口,不得格杀勿论。 ? ? ? 东市乐律里“醍醐坊”坊中二楼临窗位子坐着一个年轻的贵公子,他正优雅地举起酒杯喝着佳酿。他看起来神情凝重,似乎是想着什么想得入神了,因而并未汪意到身后有另一个人走近。 那人见这位贵公子浑然不觉,便以扇子轻敲他肩头。 “在下来迟,让公子久候了,失敬失敬!” “冯兄请坐!”陷入沉思的康王被唤醒,连忙起身相迎。 “不知公子找我有何要事相商?”冯熙开门见山问道。 “本月初五我想去游猎散心,想邀冯兄同行前往,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康王笑嘻嘻说道。 “游猎么?我倒是很久没玩了!也没那种心思…” 冯熙本以为康王找他是有什么大事,没想到只是为了出外游猎,让他不禁松了口气。 康王颇能理解地点了点头。 “你的心情我能了解,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。冯聪还是没消息么?” “是啊!”冯熙长长叹了一口气,啜饮了一口酒,继续说道:“难道他就这么不明不白消失了么?”原来,冯聪并未跟他的大哥连络。 康王不发一语地饮尽杯中醇酒,突然想起了冯迦陵跟他说的事。 “冯兄,近来你可听说过关于我的传言?” “这…”冯熙嗫嚅的态度,让康王一眼便瞧出他有事情不敢说。 “你听到了什么就尽管说吧!如果我会降罪于你,也就不会问你了,不是么?” “最近城里谣传天象有彗星见于太微之兆,显示有人臣要窜谋王位。有些人说…”冯熙嗫嚅地不敢说。 “说什么?”康王严峻地追问。 “说…康王要谋反。” “果不其然…”康王自顾自地说。 难怪这些日子来,呈到他手上的奏章都是些州郡层级的事务,而中央层级的官置,也只有三台、十二寺的事务性参奏才会传到他手上由他批阅。至于中枢四省的上书,他则从未见过。想来必定是其他几位顾命大臣对他起了疑心,所以把国内诸要事全扣住了,不让他知道太多。 冯熙见康王默不作声,以为他被这番话震慑住了,一时间无法承受。 “你的脸色极差,不要紧吧?” 康王一脸淡然。 “不碍事的!我只是在想,是谁要陷害我。” 冯熙忍不住说道:“末将…”一语未尽,却见康王睨他一眼,便连忙改口。“不知公子是不口记得前些时日喧腾一时的迁都之议。当时便有传看口甚嚣尘上,说李灿的上书是康王授意,而康王想借由迁都邺城来笼络朝中的汉人朝官,以利日后荣登大位所用。” 康王冷笑两声,语多不屑。 “这推论真是荒唐至极!” “但当日李灿之议的确引发了许多北方士族惶恐不安的情绪。相信这点,公子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。” 康王颔首,表示同意冯熙的话。 “而康王一向得到皇上宠信,北方士族难道不会这么想么?倘若康王说服了皇上迁都,那么世代定居平城的族人们,要不就得跟着迁徙到南边去过那黏呼呼的燥热生活;要不就是得继续留在北方但却与皇室疏远?但是他们两者都不想要…”冯熙看了康王一眼,问道:“你说,他们想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?” 康王直视着他。 “你说的这些我都懂,我也能推断得出,但我未必该接受。” 他仰头一口饮尽杯中物,忽尔笑了。 “别尽说这些扫兴的事!初五游猎之约,我这就与你定下了!到时可别爽约啊!咱们兄弟俩好好地比试比试,看看是谁的骑射比较有准头?” 冯熙无奈地望着他,心中的忧虑真如潮水般高涨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