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章 (第3/4页)
从袖管中掏出一个布包,交给了殿前太监。 那位上前请奏的人,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化,更没有想到,这个年轻的殿下早就准备好了一切,他不免开始焦急,焦急之下,只好把矛头指向南安和北印的矛盾。 “二殿下,我自然知道他们的不是,可是你这次杀他们却不是因为北印百姓,而是为了那些南安人,臣也是为此才想不明白的,望请陛下圣裁。” 站在前面的秦芾只是轻轻一哼,虽不是特别响亮。却也足以让坐在上面的顾征听见。他本来正要看那些奏折,听到她发出的声音便又放下了。 “芾儿,你可有什么话要说?”他是想要报复她,也是要听听这个聪明的女子是什么样的看法。 秦芾上前一步,微微一拜。 “父皇,我只是想问问这位大人,云淄城如今到底是属于北印,还是南安?” 那位二品大官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说:“自然是我们北印柄的,安起二年,我北印军大败南安而得云淄,这样的事情众所皆知。” “哦?是众所皆知呀,”她挑起了眉,恍然大悟地叫道:“原来云淄城是北印的国士呀!不过,既然归属于北印,那里的百姓,我想也应该是北印人而非南安了吧?却不知这位大人为何还要口口声声说着‘那些南安人’,莫非大人想要否认北印安起大帝所做的功绩?” 那人被说得脸上红一阵、白一阵,未了才又急于否认“自然不是,那些人当然是北印的百姓了,只不过有些刁民不服管教,我认为成大人、顾大人用严峻的法律制裁他们是没有错的。正所谓强压之下才有良民。” 秦芾对此只是淡淡一笑,似乎是觉得再与他这样的人说下去只会失了自己的身分,所以就退到一边不再说了。 顾炎看见了她的暗自嘲笑,而顾放也看见了,至于那位上面坐着的陛下则更加好奇她的想法,因此他问:“芾儿,这位大人说的,你可赞成?” 秦芾摇摇头,唇边的笑容则加深了,笑时,两个酒窝便一直挂在两边。 “圣主常常以威信立国,而威信自古以来源于残杀与酷压,若能以理服人,以法相佐,再加上为官者自清自廉以身护德,以己守法,则威信自成。” “北印元德七年,元德帝暴政,苛捐杂税名目繁多,终引起天下不满,元德帝不思己过,反而对民众多加镇压残杀,最后落得被暴民所杀的后果。所谓以仁德治理天下的道理,由此可知。” 顾炎暗自佩服她的见解,可看到她一副清高不可亵玩的姿态,又觉得浑身不自在,纵然与她的意见有共识,却也忍不住要去挫挫她的锐气。 “大嫂来自南安,若我没有记错,南安似乎就是个以仁德立天下的国家?” “不错。”她答得干脆而爽快。 “那些所谓的仁德似乎也没有让南安繁荣起来,不但没有,反而让祖宗创下的基业一点点的被毁去了,这难道就是大嫂所推崇的‘仁德’吗?” 她固执地抬起头,接受他射来的挑衅眼光。 “道理没有错,错的不过是人、是施用的方法罢了。”她似乎又回到了那一年,父亲驾着马车,她频频回首,明明是七尺的硬汉,却还是流下了眼泪,而她呢,则始终把母亲的衣物抱在怀中,任它潮湿成一片。 顾炎说:“我这才知道,原来皇嫂也是离经叛道之人,这样的话若是在南安的朝堂上说了,恐怕会背上忤逆的罪名吧。当然,大嫂也可能只是随便说说…” “随便说说!”她踏前一步,美丽的大眼睛睁得好大,那里面似乎充满了怒火。“你可知道这一声随便说说,就让我的父母从此天地各一方?” 天地各一方?顾炎心头起了一个疑问。秦芾的母亲是南安前一任皇帝的爱女,她被封为公主,自然也是生长于皇家的名门,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?天地各一方,岂不荒唐。可是。望着她的眼睛,他却突然有些看懂了她的苦痛,然后,那些怀疑的话就再也说不出来了。 “皇嫂,是顾炎说错了。” 一句话出口,让众人都侧目而观。这个二殿下,何时看见他跟人赔礼道歉过了。 就连上头津津有味看着两人斗法的陛下也愣住了。那个人还是他骄傲的儿子吗?看着像,又不像,那个女子还真是了不得。 秦芾侧过脸去,不是因为不肯谅解,而是心又开始疲惫起来。 “父皇,儿臣觉得不适,想要先行告退,望父皇不要见怪。”她跪下身去,非常诚恳地这样说道。 顾征这个时候已不太讨厌她了,看见她这副样子,也就答应了。 “放儿,你陪着你媳妇一起回去吧,南安的女人虽是长得好看,可就是身子骨太弱了一点。” 随着顾放走到门前,心里百转干回,总觉得被压得很疼。终于,她停步回望,脸色十分不好的开口。 “陛下,云淄本是南安最大的荣耀,可如今它却不再被人当作是南安的国土了,我心中虽然有千百个不愿意,但那还是不变的事实。此刻,我不谈这其中究竟谁是谁非,只盼望圣明的陛下能够善待那些失去故国的可怜人,把他们看作是您的子民。芾儿相信,云淄的百姓如能被以诚而待,必然会感恩于陛下的。”她和他们是一样的,失去了故土,远走他乡,不再期望还有回去的一天,唯有希望和她血脉相传的故乡人能够好一点,再好一点,唯此而已。 顾征把那份奏折重新拿起,打开看了一会,才试探性地问:“芾儿认为朕会如何处理呢?” “我想,陛下会秉公而断吧。”是肯定?是怀疑?是希望?其实一切都已经不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